2017南京論壇

  • 主題:「中國人的抗戰: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」學術研討會
  • 時間:2017年7月6
  • 地點:南京.紫金山莊

  • 主辦: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、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
  • 協辦:克毅文化出版社、南京大學、南京中堂科技
2017年南京論壇大合照
2017年南京論壇大合照
故郝柏村前院長南京論壇與題字合影
故郝柏村前院長南京論壇與題字合影
南京論壇大會會場
南京論壇大會會場
參與南京論壇之台灣學子
參與南京論壇之台灣學子

故郝柏村前院長開幕致詞

2017年「中國人的抗戰:中華民族抗日戰史」論壇開幕致辭

很高興兩岸同胞可以在此,共同探討中華民族的抗日戰史;但首先必須申明,今日會場本人的報告,僅就個人的經歷及認知,不代表任何人的意見。

今年是「七七盧溝橋事變」的第八十年,也是全面抗日戰爭的第八十年,本人以抗戰老兵身份,對抗戰歷史真相說幾句話,深感榮幸。

八年抗戰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,規模最大(含蓋陸海空)、範圍最廣(戰場面積超過六百平方萬公里)、犠牲最悲慘、最壯烈,而戰果也最輝煌的全民反侵略、復興了中華民族的正義戰爭。

全世界的炎黃子孫必須了解,為什麼現在我們的國際地位是世界五強之一,且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具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,中國人真正地站起來了,主因就是八年抗戰勝利了。

抗戰歷史真相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寶貴的精神文化資產,但由於國共內戰影響的政治因素,而被隱埋,乃人情之常,是可以理解的。

所幸八十年來,內戰的前輩已走進歷史,年輕世代的政治包袱和情感,都逐次淡化,現在應是真相還原的時候了。

就抗戰歷史真相而言,已非政治事件,應為學術問題;因此,我建議幾點基本立場,供各位研討的參考:

  • 一、 站在全中華民族的立場,非某一黨派,甚或個人的立場。
  • 二、 站在學術良知的立場,不受政治及情感因素影響。
  • 三、 站在戰略層次的立場。
  • 四、 站在客觀的立場,使年輕世代了解歷史真相。

  • 五、 站在對人類及世界影響的立場,了解抗戰與二次大戰的關係及大國責任,攸關世界和平與世界大同。
故郝柏村前院長南京論壇致詞
故郝柏村前院長南京論壇致詞
故郝柏村前院長南京論壇報告
故郝柏村前院長南京論壇報告

故郝柏村前院長畢幕總結報告

「中國人的抗戰: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」學術研討會總結報告

日軍侵華自1894年至1945年五十年間,其基本戰略可區分蠶食與鯨吞兩大階段:

  • 1. 蠶食階段:自1894年甲午戰爭起,至1937年七七事變前,共計四十三年,日本侵略中國即採局部軍事衝突,中華民族大多數人民並不盡知有衝突的發生,更未參與戰爭;而這些局部戰爭,我國均以失敗收場,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或協定,使中國淪為次殖民的地位。
  • 2. 鯨吞階段:自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,八年全面抗戰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,規模最大(含蓋陸海空)、範圍最廣(戰場面積超過六百萬平方公里)、犠牲最悲慘、最壯烈,平均每天有一萬人流血,四億人流汗流淚,而戰果也最輝煌的全民反侵略、復興了中華民族的正義戰爭,取消了所有不平等條約,恢復中國的領土完整,並躋身為世界四強之一。

七七事變後,國民政府深知抗戰既不可免,而「持久戰略」成為長期抗戰的戰略核心,也是抗戰勝利的主要戰略方針。

抗日戰爭持久戰略的主要因素有四,一是全民抗戰到底的戰鬥意志;二是主動決定有利的主作戰線;三是擁有安全並具備人力、物力充裕的可靠根據地;四是至少有一條對外的國際交通線,以保持根據基地的持續戰力;此四者就是對日抗戰「全程戰略」的最高指導原則。

為達成持久戰略的方針,卻必須面對下列難題:一是以四川為核心的抗戰理想根據地,其軍政軍令尚未統一;二為全國各地方派系部隊尚有保存實力觀念,企圖與日本妥協的思想;三是日軍如順勢沿津浦、平漢路,採由北向南的主作戰軸線,先奪取武漢,則日軍將達成其速戰速決、三月亡華的迷夢的危機。

因此,為確保持久戰略的達成,國民政府採取了下列措施:

  • 1. 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,團結了中華民族,凝聚了全民抗戰到底的戰鬥意志。
  • 2. 抗戰開始後,主動決定作戰主軸,將日軍由北向南作戰主軸,改為由東向西-淞滬會戰的戰略意義。
  • 3. 除此,淞滬會戰戰略目的,亦在爭取部署長期抗戰根據地的時間,直到1938年10月,主動放棄武漢、廣州,共爭取了十五個月時間,完成西部抗戰根據地部署。
  • 4. 以軍法處決韓復榘的不遵命令,警告觀望將領的戰略意義甚大,隨即川軍師長王銘章在津浦線滕縣陣亡,而孫連仲部堅守台兒莊,獲致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。
  • 5. 面對抗戰陣營內外的逆流,國民政府不顧外在的阻力(首為先歐後亞的戰略,如英國封鎖滇緬公路三個月、法國允許日軍截斷滇越鐵路、蘇聯拒絕由海參崴經新疆的美援物資輸送通路,後有1941年11月日本來栖三郎特使赴美談判,日本提議在中國戰場停戰三至六個月的美日妥協擬案),與內在的憂患(如汪精衛降日、國共摩擦、軍閥自保思想),而堅持抗戰第一,抗戰到底的決心。

就中華民族的立場而言,所謂第二次世界大戰實起自1937年的7月7日,終於1945年8月15日,而非起於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,亦非終於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日,因此第二次大戰起於中國戰場,終於中國戰場。就作戰歷程而言,其間中日戰爭八年一個月,英德戰爭六年,蘇德戰爭五年,美日戰爭不足四年,法德戰爭只有六星期,法國就投降了;而中國在全期戰爭中,還獨力對日作戰了四年。這是西方列強傳統「重歐輕亞」的錯誤結果。

然在同盟國先歐後亞的大戰略下,中國對二戰的貢獻與犠牲,遠大於所受援助,且僅及美國援助蘇聯的五十分之一。

中國抗日戰爭在二戰中是唯一以貧窮落後,且為軍閥割據的農業國家,經八年苦戰,戰勝世界第一流的強權日本,是真正為正義戰爭。

1938年10月德駐華大使陶德曼斡旋,國民政府如接受廣田三原則,對二次大戰的影響應產生極嚴重的後果;以國民政府的基本實力,具有約三百萬的陸軍軍力,透過日本裝備與訓練,聯合在華日軍一百萬,總共以四百萬精銳陸軍,於1941年與德國合作,兩國全力攻擊蘇聯,則蘇聯早於1942年就解體了。以德、日的聯合力量,必可控制歐亞大陸的陸權,立於不敗之地;日本工業加上中國腹地,必使美國不敢對日本施壓,日本無需偷襲珍珠港,英美亦無可能開闢西歐第二戰場,因而形成德日的陸權,與英美控制的海權長期對峙、對抗,而中國將永遠是日本的附庸,世界歷史又是另外一回事,何來今日的地位。

抗戰勝利的成果:

  • 一、 取消中國所有不平等條約,恢復領土主權完整,洗刷百年國恥,復興中華民族的光榮歷史。
  • 二、 終結亞非地區的殖民主義,促使所有殖民地的獨立運動成功。
  • 三、 中國的國際地位,從次殖民地躍為四強之一,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,且具有否決權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。

為什麼我們要重視抗戰歷史:

  • 一、 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,國共兩黨在抗戰前後等諸多問題上存在歧見,是可以理解的;1945-1949年國共內戰已過去六十八年,青年世代應無情感包袱(內戰一代已進入歷史),兩黨終須超越政治分歧,深切體認抗戰歷史是全民共同的光榮,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最光輝的文化精神資產,愛國教育的珍貴教材。
  • 二、 台獨份子以台灣與抗戰無關,而隱埋抗戰歷史真相,作為「台灣地位未定論」的基礎,我們堅決反對。實際上,台灣人民是抗戰勝利的最大受益者,没有抗戰的勝利,就没有台灣的光復,惟有還原抗戰歷史真相,才能從源頭上消滅台獨意識。
  • 三、 歷史的事實只有一個,但應包容不同的觀點與見解。

德法兩國是文字語言不同的民族,在1871年至1945年兩國處於敵對狀況,八十年的三次爭霸戰爭,互有勝負,所謂德法世仇深如血海,現已一筆勾消;兩國年輕世代的精誠合作,成為歐盟核心。

兩岸關係的發展是中國內戰的餘波,國共兩黨都是大中華民族統一主義者,只有制度的差異,而無統獨的分歧。兩岸年輕世代都應在「九二共識」基礎上,和平共存、和平發展,從和平發展中培養雙方和平統一的共識,創造兩岸人民互利雙贏的康莊大道。

國共兩黨在過去八十年中,分別領導抗戰勝利與建國成就,使中國取得世界強權的地位,是完成中華民族現代化的夥伴關係;從長遠以千年計的歷史來看,數十年的矛盾就微不足道了,而對地球村的人類福祉負有重大責任。今後中國要以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」的禮運大同思想,作為世界村的大同社會領頭羊,我個人深信,以「一帶一路」的宏圖連接諸多經濟合作夥伴,帶動周邊及沿線國家走向均富的道路,這是中華傳統文化大同思想的實踐,遠比大國間的軍備競爭的意義與影響更大,以合作與服務,取代對抗與鬥爭。

最後,謝謝大家共同參與今日的抗日戰爭史研究會,再次重申,今日本人所有的報告,僅依個人的經歷及認知,不代表任何人的意見。

故郝柏村前院長南京論壇報告
故郝柏村前院長南京論壇報告
© 2021 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 版權所有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