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返戰場行:忻口

  • 地理形勢

  忻口位於山西省崞縣和忻縣之間,東依雲中河,西側丘陵是同蒲鐵路和晉北通往太原公路的交通要衝,是通往太原的必經之路,亦為太原的北部屏障。

圖1. 忻口及其週邊地理形勢示意圖
圖1. 忻口及其週邊地理形勢示意圖
  • 作戰概況:民國26年(1937年)10月13日至31日

1937年10月11日,日軍攻下原平後,13日向忻口發動攻勢,國軍則實施「攻勢防禦」,經過三次激烈的反擊戰鬥,迫使日軍三度增援,且陷入苦戰。10月中旬,日軍華北方面軍被迫從平漢鐵路南下的兵力中,抽調2個師團,由正太鐵路進攻太行山隘口的娘子關。26日娘子關失守,日軍越過太行山,進逼太原,嚴重威脅國軍忻口陣線「戰略翼側」安全。31日,閻錫山下令忻口地區國軍全面向太原以南撤退,防衛太原的任務交由傅作義的第7集團軍負責。

圖2. 1937年10至11月「忻口會戰」經過示意圖
圖2. 1937年10至11月「忻口會戰」經過示意圖

郝柏村重返戰場手記

2014年7月10日,我們來到忻口,先去看第9軍軍長郝夢齡將軍的「第九號戰備窰洞指揮所」。我是軍事行家,一到那裡,我就告訴大家,像這樣的陣地,決不是臨時佈置的。現場接待的大陸人員看過史料,隨即證實我的看法:「1935年就做好了,花了11萬元修築的」。昔日的指揮所,現今仍保存完整,窰洞內陳列不少當時的照片與文件,都是很有價值的抗戰史料。

  忻口是個隘口,同蒲鐵路(大同到風陵渡)就經過其間,第2戰區將這裡的防務,交由中央嫡系衛立煌的第14集團軍負責。這個正面大約有25公里寬,當時我們一個師約能防禦4公里的正面,我們大約使用了4個軍的兵力,部署在這一線,老早就準備在這個正面上與日軍決戰。

圖3. 2014年7月10日,郝先生於忻口市「第9軍軍長郝夢齡將軍的『第九號戰備窰洞指揮所』」,查看有關「忻口會戰」之展板
圖3. 2014年7月10日,郝先生於忻口市「第9軍軍長郝夢齡將軍的『第九號戰備窰洞指揮所』」,查看有關「忻口會戰」之展板
圖4. 郝先生於「第九號戰備窰洞指揮所」外,與在「忻口會戰」陣亡的第9軍軍長郝夢麟將軍之女郝慧蘭與獨立第5旅旅長鄭廷珍將軍外孫女溫笑倩合影
圖4. 郝先生於「第九號戰備窰洞指揮所」外,與在「忻口會戰」陣亡的第9軍軍長郝夢麟將軍之女郝慧蘭與獨立第5旅旅長鄭廷珍將軍外孫女溫笑倩合影
圖5. 第9軍軍長郝夢齡將軍「第九號戰備窰洞指揮所」外觀,從其構造來看,顯然不是臨時構築而成的
圖5. 第9軍軍長郝夢齡將軍「第九號戰備窰洞指揮所」外觀,從其構造來看,顯然不是臨時構築而成的
圖6. 郝先生一行於「忻口抗戰紀念牆」合影
圖6. 郝先生一行於「忻口抗戰紀念牆」合影

  「忻口會戰」前,因為有姜玉珍旅死守原平所提供的10天防禦準備時間,國軍可說是「先處戰地以待敵」,反擊日軍3次,沒有失掉陣地。若非指揮平漢路作戰的程潛未能守住娘子關(若干年前我曾造訪過),使國軍戰略翼側受威脅,被迫撤退,則日軍恐難越此雷池一步。

這裡最讓我感到驕傲的是,我們郝家出了一位烈士,第9軍軍長郝夢齡上將在此殉國。我認為,我們應該在郝將軍殉職的204高地上,蓋一個「忻口會戰紀念館」,修好馬路,讓車子能開上去,並且將郝將軍的銅像放在紀念館前,讓所有的同胞都能一齊來瞻仰,這第一位為抗戰犧牲的國軍上將。

圖7. 2014年7月10,郝先生親題「郝夢齡抗日戰爭殉國處」紀念碑,已立於 忻口204高地
圖7. 2014年7月10,郝先生親題「郝夢齡抗日戰爭殉國處」紀念碑,已立於 忻口204高地
圖8. 郝先生親題「鄭廷珍將軍暨所部官兵殉國處」紀念碑,已於 2017年10月16日,立於忻口南懷化村1300高地
圖8. 郝先生親題「鄭廷珍將軍暨所部官兵殉國處」紀念碑,已於 2017年10月16日,立於忻口南懷化村1300高地
© 2021 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 版權所有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