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返戰場行:南京

  • 地理形勢

  南京位在上海西方約300公里處,為中華民國的首都。其東、南、北三面被鍾山環繞,長江又從城外東北向西南繞過,地勢險要,有有「鐘山龍蟠、石頭虎踞」之稱。抗戰直前,國民政府接受德國顧問建議,於南京以東,太湖南、北之線,設置「錫澄線」(無錫至澄江)、「吳福線」(吳縣至福山)、「海嘉線」(海鹽經嘉興至吳江)與「乍平嘉線」(嘉興經平湖至乍浦)共四條「國防工事線」,以拱衛南京外圍。

圖1. 南京及其週邊地理形勢示意圖
圖1. 南京及其週邊地理形勢示意圖
  • 作戰概況:民國26年(1937年)11月12日至12月13日

「淞滬會戰」結束後,上海國軍一部退守南京。尾隨追擊之日軍,不久即突破南京外圍「吳福」與「錫澄」之「國防工事線」。12月1日,日軍採兩併列,以「外線作戰」態勢,對南京發動總攻;至12日,日軍由中華門突入城內,開始巷戰。守城部隊除少數突圍而出外,概皆壯烈犧牲。13日,日軍攻下南京,「南京保衛戰」結束。

圖2. 1937年11月下旬~12月上旬,日軍進攻南京狀況示意
圖2. 1937年11月下旬~12月上旬,日軍進攻南京狀況示意
圖3. 南京中山門與當年日軍由此門進入南京之情形
圖3. 南京中山門與當年日軍由此門進入南京之情形
  • 郝柏村重返戰場手記

  南京到上海約300多公里,我們在上海打了三個月,但這300多公里才守一個月;為什麼會如此?除了兵力不夠、士氣低落外,也與指導錯誤有關,所以未能作有系統的「持久抵抗」。國府若能預想日軍之後可能對南京的攻略,事先做好南京的防衛部署,並先期以預備兵團進入「吳福」、「錫澄」、「乍平嘉」等「國防工事線」,南京或許就能守久一點。

圖4. 抗戰前設於南京城外之碉堡及當年國軍官兵防守城外之情況
圖4. 抗戰前設於南京城外之碉堡及當年國軍官兵防守城外之情況
圖5.  2017年11月1日,郝先生於「南京博物院」外接受當地民眾獻花致意
圖5. 2017年11月1日,郝先生於「南京博物院」外接受當地民眾獻花致意
圖6. 郝先生在南京中山門附近「南京博物館」廣場前,講述日軍攻入南京城狀況
圖6. 郝先生在南京中山門附近「南京博物館」廣場前,講述日軍攻入南京城狀況

  保衛南京不是死守南京城,而是守南京城的外圍;外圍守住,南京城自然能守住。南京外圍有高山、有深水,地形複雜,有「持久防禦」的條件。但由於城外的「國防工事」沒有發揮功能,加上從上海退下來的部隊已筋疲力盡,士氣全失,所以南京外圍沒能守住,最後日軍攻進中山門,南京很快就淪陷了,這是一場值得我們檢討的作戰。

  11月2日早上,我在南京下榻酒店接受鳳凰衛視台記者黃達亮小姐專訪,她問到了習近平先生提出的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」問題;當然,我是一介平民,只能作個人的判斷與猜想:中國自古以來的「政治思想」,可以說就是「社會主義的思想」。其中,最能代表這種思想的神髓精華,就是《禮運‧大同篇》。

 今天的世界村,天涯若比鄰,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,大國、強國,應該要扶助世界上的小國、弱國,而不能再像以前的帝國主義一樣,爭權、爭霸之外,更欺負世界上的弱小民族與國家。

圖7. 2018年11月2日,郝先生於南京下榻飯店接受鳳凰衛視黃達亮小姐專訪
圖7. 2018年11月2日,郝先生於南京下榻飯店接受鳳凰衛視黃達亮小姐專訪
圖8. 專訪結束後,郝先生與隨行的四位總司令合影(後排左起:王文燮、黃幸強、 陳廷寵、李楨林)
圖8. 專訪結束後,郝先生與隨行的四位總司令合影(後排左起:王文燮、黃幸強、 陳廷寵、李楨林)
© 2021 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 版權所有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