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返戰場行:中條山

  • 地理形勢

  中條山位於山西南部,橫亙黃河之北,東起濟源、孟縣,西迄永濟,與陜西相望;山勢呈東北西南走向,東高西低,南北長約50公里,東西寬約170公里,平均標高1千2百餘公尺,最高峰為海拔2321公尺的歷山舜王坪。其間山岳起伏,易守難攻;與太行、呂梁、太岳三山互成犄角,居晉、陜、豫三省之交,是潼關門戶,豫北屏障,戰略地位非常重要。

圖1. 中條山及其週邊地理形勢示意圖
圖1. 中條山及其週邊地理形勢示意圖
  • 作戰概況:民國三十年(1941年)五月七日至六月二日

國軍自1937年12月,「忻口會戰」結束後,以第14集團軍(總司令衛立煌)為主的部隊,即從太原轉入中條山區;自此展開4年的堅守任務,曾擊退晉南日軍13次進攻,牽制日軍3個半以上師團行動,對中國「持久抗戰」作出巨大的貢獻,也是日軍亟於拔除的眼中釘。1941年5月,日軍發動的第14次攻擊,是謂「中條山會戰」,又稱「晉南會戰」。

  當時,國軍在中條山兵力約10餘萬人,背對黃河,編組「據點式」防禦陣地。日軍則從各地抽調約20萬人的部隊,並有第3飛行集團,約3百架飛機支援。其戰力,至少是國軍的10倍以上。(如圖2示意)

圖2. 1941年5月,「中條山會戰」直前,中、日兩軍兵力與位置示意
圖2. 1941年5月,「中條山會戰」直前,中、日兩軍兵力與位置示意

  1941年5月7日,日軍指向垣曲渡河點,發動全面攻勢。受山地補給與連絡困難所限,國軍難以抵擋兵火力均極優勢之日軍,各部隊在山隘陣地中獨立浴血戰鬥,最後戰力不繼,乃留置一部就地實施游擊作戰,主力向太行、太岳山區及黃河南岸轉進;至6月2日,會戰結束。

  • 郝柏村重返戰場手記

  我的「重返戰場行」兩次來到中條山,講起來很難過,第3軍軍長唐淮源上將與所屬第12師師長寸性奇中將都在這裡犧牲。2014年來的時候,連個紀念的小碑都沒有;2017年再來的時候,還是什麼都沒有。我請黃幸強上將一行,帶著唐軍長之孫唐建康先生、曾孫女唐啟悅小姐,跋涉「九彎十八轉」的山路,到夏縣泗交鎮的大寺坪村,再也無路可行,只能在村後一塊旱地上,遙望懸山唐將軍殉難處,獻花行禮致祭。

圖3. 2014年7月12日,郝先生在中條山與當地老者話抗戰
圖3. 2014年7月12日,郝先生在中條山與當地老者話抗戰
圖4. 2014年7月12日,郝先生在胡家峪山谷,遙祭寸性奇將軍
圖4. 2014年7月12日,郝先生在胡家峪山谷,遙祭寸性奇將軍
圖5. 2017年11月6日,黃幸強等四位上將代表郝先生在泗交鎮的大寺坪村遙祭唐淮源軍長,遠處小高地即唐上將殉國處(左起:王文燮、黃幸強、陳廷寵、李楨林)
圖5. 2017年11月6日,黃幸強等四位上將代表郝先生在泗交鎮的大寺坪村遙祭唐淮源軍長,遠處小高地即唐上將殉國處(左起:王文燮、黃幸強、陳廷寵、李楨林)
圖6. 2014年7月12日,(左起)胡筑生、黃炳麟、傅應川、何世同四位將領翻越胡家峪山溝,代表郝先生至寸性奇將軍「衣冠塚」前獻花致敬
圖6. 2014年7月12日,(左起)胡筑生、黃炳麟、傅應川、何世同四位將領翻越胡家峪山溝,代表郝先生至寸性奇將軍「衣冠塚」前獻花致敬

  唐軍長在激烈的戰鬥中,曾電告所屬李世龍、寸性奇、公秉藩3位師長:「中國的軍隊只有陣亡的軍師長,沒有被俘的軍師長,千萬不要由第3軍開其端。」,壯哉斯言!其後第3軍指揮所被日軍包圍,唐軍長率部突圍,且戰且走,最後因不願被俘,自戕殉國;所屬第12師師長寸性奇中將亦以「槍在手,劍在腰,濟則為國爭光,不濟以死濟之」,與官兵互勉;後來他身中數彈,雙腿也被炸斷,用最後力氣,拔劍自殺。兩位將軍如此壯烈犧牲,至今卻未像其他地方般得到尊崇,我真希望垣曲、夏縣的領導,能到上高去觀摩一下。

  另外,我在2014年去中條山時,原希望地方能在當地建一座紀念「中條山會戰」的館或碑。2017年再去時,他們告訴我,在垣曲縣之東,有一個叫「民興」的村落,已建成「中條山抗戰紀念館」,我很興奮。但後來才知道,那只是2013年,一位民間人士,利用一所廢棄偏遠山區小學的教室,呈列一些相關資料,與我的想法有很大差距。現在垣曲已通高速公路,交通便利,我還是建議地方當局,能在縣治附近蓋一座紀念館;畢竟中國軍隊在中條山的英勇表現,是我們全中華民族的光榮,我們要一代代傳承下去。

圖7. 2017年11月5日,黃幸強上將一行參觀民興村「中條山抗戰紀念館」(左起:胡筑生、傅應川、甯攸武、陳廷寵、黃上將、王文燮、李楨林、黃炳麟、何世同)
圖7. 2017年11月5日,黃幸強上將一行參觀民興村「中條山抗戰紀念館」(左起:胡筑生、傅應川、甯攸武、陳廷寵、黃上將、王文燮、李楨林、黃炳麟、何世同)
圖8.民興村「中條山抗戰紀念館」陳展物品
圖8.民興村「中條山抗戰紀念館」陳展物品
圖9. 何世同將軍向館方就陳展看板文字提出質疑
圖9. 何世同將軍向館方就陳展看板文字提出質疑

  在「中條山會戰」中陣亡的重要幹部,還有新編27師師長王竣、副師長梁希賢、參謀長陳文杞與副官主任郭則溫等人。會戰之後,國軍向黃河南岸及周邊山區轉進,繼續與日軍戰鬥;1941年9月29日,第98軍軍長武士敏中將,也陣亡於沁水上的東峪(位置見圖10)。由於我們行程匆匆,無法一一去到他們殉國的地方弔念,只能在此山中遙寄哀思,聊表崇敬之意。

圖10. 2017年11月5日至6日,「中條山之行」走訪路線及查訪地點
圖10. 2017年11月5日至6日,「中條山之行」走訪路線及查訪地點
© 2021 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 版權所有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