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返戰場行:上海

  • 地理形勢

  上海位在長江下游南岸,為我國第一大港,其對外貿易約佔全國二分之一,其得失對全國經濟影響至大。此外,美、英、法、日等列強在上海自清末以來均在此設有租界,達官貴人出入瀕繁,此地若發生任何事端,極易引起國際關注。

圖1. 上海及其週邊地理形勢示意圖
圖1. 上海及其週邊地理形勢示意圖
  • 作戰概況:民國26年(1937年)八月十三日至十一月十二日
  •      1937年8月13日爆發於上海的「淞滬會戰」,是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會戰。起初,國軍欲以優勢兵力,圍攻並擊滅上海「日租界區」之日軍,然受其堅固工事與優勢火力所阻以致失敗。之後,雙方陸續在此增兵,以致參戰兵力總數高達100萬人。此期間,國軍浴血抵抗,雖犧牲慘烈,卻也打破日軍「三月亡華」迷夢並造成其重大死傷。11月5日,日軍以三個師團之兵力在杭州灣北伴之金山衛登陸,直接威脅上海國軍翼側,國軍為防遭敵圍殲,遂於11月12日完全退出上海(淞滬會戰經過如圖2、3、4示意)。

 郝柏村重返戰場手記

  「盧溝橋事件」發生後,日軍以北平、天津為基地,主力控制在長城一帶;若以平漢路為「作戰線」,「由北向南」俯攻,最能迅速奪取武漢,將中國一截為二,迫使中國屈服。若國軍能引誘日軍採取沿長江「由東向西」仰攻的「作戰線」,最能實施「持久戰略」;這就是我們要主動發起「淞滬會戰」的最主要原因。

圖5. 日本「海軍特別陸戰隊」司令部原址,現為上海交通銀行大樓
圖5. 日本「海軍特別陸戰隊」司令部原址,現為上海交通銀行大樓
圖6 抗戰當時的日本「海軍特別陸戰隊」司令部
圖6 抗戰當時的日本「海軍特別陸戰隊」司令部
圖7. 郝先生在原「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司令部」前,向隨行記者講述國府主動發起「淞滬會戰」之主要原因
圖7. 郝先生在原「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司令部」前,向隨行記者講述國府主動發起「淞滬會戰」之主要原因

  1937年8月13日,我們發動「淞滬會戰」,國軍首先要攻擊的目標就是這棟建築物;之後則將上海日軍逼到黃浦江邊而擊滅之。不過,這座大樓結構非常堅固,國軍甚至搬來當時最大口徑的德製150mm榴彈砲,也都破壞不了。

圖8. 郝先生一行在打出「淞滬會戰」第一槍的「八字橋」前留影(左起:郝福寨、傅應川、王文燮、沈國樑、郝先生、黃炳麟、黃幸強、李楨林、陳廷寵、甯攸武)
圖8. 郝先生一行在打出「淞滬會戰」第一槍的「八字橋」前留影(左起:郝福寨、傅應川、王文燮、沈國樑、郝先生、黃炳麟、黃幸強、李楨林、陳廷寵、甯攸武)

  中日兩軍在「日租界區」陷入膠著後,日軍遂於國軍左翼登陸。由於當時國軍沒有「反登陸作戰」能力,日軍也沒有小「登陸艇」,都是用大船換乘小船,在幾乎未遭抵抗的狀況下,直接上岸。國軍被迫陷入「兩面作戰」,態勢變得不利。

  在上海挖壕溝很辛苦,經常挖到一半就冒出水來。當時國軍傷亡很大,一天平均3千多人,一個連、營打完了,下一個連、營立即接上來;陣地被敵人占領了,就立刻反攻奪回來。在這個正面30公里、縱深20公里的戰場上,每天不斷出現「反覆攻防」的肉搏場景,國軍以步槍、機槍,對上日軍的飛機、大砲,3個月傷亡了30萬人,平均一天3千多人,數字十分駭人;但日軍也傷亡了6萬人,「三月亡華」迷夢完全破滅。

  我在「四行倉庫紀念館」的座談會中告訴大家,館內陳列的資料,比我上次來看時進步了很多,特別是加上了空軍的部分,百分之95以上都是事實,可以做「愛國教育」的基地。要知道,沒有八年抗戰的勝利,就沒有中國今天在國際上的地位,這個歷史的真相一定要傳承下去,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都不能忘記。只要我在一天,我就會為維護這個真相而奮鬥,這是我天生「使命感」使然。

圖19. 郝先生一行在滿佈彈痕的西牆廣場合影留念
圖19. 郝先生一行在滿佈彈痕的西牆廣場合影留念
圖20. 郝先生一行在「日本駐上海領事館」原址合影留念
圖20. 郝先生一行在「日本駐上海領事館」原址合影留念
圖21. 郝先生一行在「侵華日軍小川沙登陸處」石碑前合影
圖21. 郝先生一行在「侵華日軍小川沙登陸處」石碑前合影

  1937年11月5日,日軍登陸金山衛,蔣介石對這件事相當懊悔自責,也深感「幕僚乏材,鑄成大錯」的嚴重後果;1938年1月20日,他在黃埔12期的畢業典禮上,就特別以日軍登陸金山衛事,強調軍事學術的重要。我是那一期的畢業生,所以對這件事記得很清楚。

圖22. 2017年10月31日,郝先生在金山衛凝視當年日軍登陸灘頭
圖22. 2017年10月31日,郝先生在金山衛凝視當年日軍登陸灘頭

  國府下令淞滬國軍全面撤退,這是對的;否則以中央軍為主的幾十萬部隊,勢必被包圍殲滅於淞滬地區,抗戰將無法進行。

圖23.  2017年10月31日,郝先生在「上海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」座談會講述 日軍登陸金山衛經過及國府之處置
圖23. 2017年10月31日,郝先生在「上海金山衛抗戰遺址紀念園」座談會講述 日軍登陸金山衛經過及國府之處置

     國軍全體官兵在「淞滬會戰」前仆後繼,奮勇犧牲的英勇表現,影響深遠,不但獲得全國同胞和各黨派的熱烈支持,振奮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高昂民心士氣,同時也爭取到國際社會普遍的同情與支持。尤其粉碎了日本「三月亡華」的狂言,使國內外對中國抗戰到底的決心,建立了堅定無比的信念。我們可以說,苟無「淞滬會戰」的犧牲,就沒有「持久抗戰」的成功。

© 2021 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 版權所有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