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返戰場行:盧溝橋
- 地理形勢
盧溝橋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上,距離北京市15公里,以跨越盧溝河(今永定河)而得名,至今已有8百年多年的歷史。橋樑全長266.5公尺,寬7.5公尺,橋南有清乾隆皇帝的「盧溝曉月」提碑,是「燕京八景」之一。
- 作戰概況:民國26年(1937年)7月7日至8月4日
1937年7月7日,駐北平豐台之日軍,舉行夜間演習,藉口一名士兵失蹤,欲強行進入盧溝橋西端的宛平縣城搜索,遭到國軍第29軍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拒絕,日軍乃於次日凌晨向城內開火,國軍立即還擊,「盧溝橋事變」爆發。此役,國軍官兵陣亡5千餘人,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及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犧牲殉國。事變發生後,蔣中正委員長發表「希望和平,而不求苟安;準備應戰,而決不求戰」的聲明;但日軍全不理會,仍於31日占領整個平津,中日大戰已不可避免。

- 郝柏村重返戰場手記:
2014年7月7日下午,我們一行來到盧溝橋畔的「中國人民抗日紀念館」,能在這一天,以「抗日戰爭老兵」及「陸軍一級上將」的雙重身份,向抗戰陣亡將士獻花致敬,我感到特別有意義。


在沈強館長接待下,我進入展覽室,讀完第一面展板說明文字後,我問解說員:對日抗戰是什麼人領導的?他無從應答。又問:共產黨在7月22日發表的「共赴國難宣言」在哪裡?他也答不出來,我想應該是他迴避我的問題吧。但我不怪解說員,他年輕,不曉得這段歷史真相的重要性。


接著,我們依館方安排,參觀戶外的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碑」。這是一座高15公尺的巨大石碑,矗立在紀念館外不遠處。



之後,他們想帶我參觀「大刀隊」;我知道這是1933年宋哲元29軍在喜峰口與日軍抗戰的英勇事蹟。但我發現了問題,停下來問館方人員:「衡陽保衛戰,我們守了47天,你們知道嗎?」顯然他們又不瞭解。我告訴他們:衡陽保衛戰是抗戰以來,慘烈規模僅次於淞滬會戰的一場血戰。我們1萬8千人被日軍包圍,守城47天,傷亡了1萬6千人,最後只剩2千人活著。這是二次大戰當中,犧牲最慘烈的,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抗戰最偉大、最壯烈的歷史篇章;隨行導覽員是年輕人,或許不知道,但在這樣國家級的紀念碑園,卻毫無紀錄,真是不可思議。

抗戰中,我們有許多很好的壯烈故事,因為這裡的人不知道,埋沒了。現在我們要把這些歷史真相很客觀、很公正、很開放的告訴下一代,這是任何文明政府都應該做的事。所以當館方邀請我題字時,我便寫下「抗日戰爭歷史真相,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精神資產」,代表我對這段歷史的態度,其中也蘊涵對館方正確看待抗戰史實的期許。

接下來,雙方交換贈書,我把《郝柏村解讀蔣公八年抗戰日記》贈予館方參考


結束紀念館的參觀行程後,館方安排我們登上盧溝橋。這時,我的思緒湧起,彷彿身歷其境地進入吉星文團長英勇還擊的那一刻歷史時空,我的內心是感慨、是激動的。在與隨行人員合影的同時,我還不停地提到我的感受。

「七七事變」對我個人的影響也很大,當時我高中尚未畢業,為了抵抗日本侵略,毅然決然地報考了黃埔軍校,開啟了我的軍人生涯。如今,「七七事變」77周年了,我已經95歲,不知道能再看幾個「七七」。基於對抗戰歷史的真相與期望,才又回到盧溝橋看看。我希望此行能為抗戰歷史真相的種籽,做一點播種的工作吧!現在中國已是崛起的世界強權,要有心胸,把歷史真相還原;同時我們也要注意,不要把歷史的仇恨,擴及到現在的日本人民。